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具備服務認證資質的認證機構已有337家,發放服務認證證書3.6萬余張,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51.8%和80.6%;分別占認證機構(681家)和認證證書數(2742437張)的49%和1.3%;從2016年至2019年,4年間平均增幅分別達到86.82%和135.06%。在服務認證領域劃分的22個大類中,已經有20個領域實施了認證工作并發放認證證書,覆蓋率達到90.9%。經過十幾年的沉淀和發展,我國服務認證行業已經初具規模。
據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認證具有“保底線、拉高線、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的特有作用。服務認證的定位是對服務質量“拉高線”的高品質認證。服務認證對提升優質服務供給、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增強我國服務國際競爭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在一系列政策舉措助推和宣傳推廣下,服務認證行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服務認證規模和質量提升明顯,服務認證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凸顯。在行業規模逐步擴大的同時,服務認證“拉高線”作用穩步提升。近幾年,“服務認證體驗周”所選取的數字建筑、公共機構綠色數據中心、數字版權管理、航空客運、驗光配鏡等服務認證體驗項目,充分體現了服務認證對服務業供給側的“拉高線”作用。
服務認證發展和實踐日新月異。原因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服務消費升級助推行業發展。人民對于高質量的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認證對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得到更大的發揮。健康養老、航空客運、非學歷教育、物業、商品售后和銀行營業網點等服務認證項目,就是為滿足服務消費升級進行的良好實踐。二是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良好契機。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服務認證與先進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耦合共生、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服務認證在制造業質量提升和高技術服務業改革創新中的催化劑作用。數字建筑、公共機構綠色數據中心、數字版權管理等服務認證項目,就是服務認證跨界融合發展的良好實踐。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服務認證的需求和市場潛力巨大。一是服務認證發展有堅實的基礎。2019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9%。與我國服務業規模和認證行業規模相比,服務認證發展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和潛力。二是地方和行業有較強發展意愿。服務認證作為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工具,正日益受到行業和地方的青睞,表現出發展服務認證的較強意愿。三是服務認證發展正逢政策機遇期。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 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等重要文件,均對服務認證發展提出明確要求,為行業發展注入政策強心劑。